漓江两岸的山头越来越绿
中国园林网11月14日消息:桂林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建设桂林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桂林市委、市政府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绿色发展观,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绿满八桂”造林项目、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农村生态效益补偿项目等生态惠民工程稳步推进实施,重要旅游通道、景区景点、县城以及村屯绿化等一大批生态惠民项目收到了显著成效。
不仅如此,在生态环境越变越好的同时,群众也在生态建设过程中收获到经济利益,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生活在一个被誉为“山水甲天下”的城市里,桂林人一直把身边的绿水青山当作自己引以为傲的财富。实际情况也的确如此,“桂林山水”这块独一无二的金字招牌,给桂林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应,而清澈的江水,郁郁葱葱的山岭,正是将这块招牌越擦越亮的保证。
另一方面,正因为在漓江边、在象鼻山脚下住得惯了,评判一个地方的生态是否和谐、环境是否宜人,桂林人心中的标准总要比其他地方的人高一些。因此,桂林市委、市政府在推进生态惠民工程的过程中,眼光会放得更远、思路会开拓得更宽、政策会制定得更超前:当其他城市还在追求城市绿化率这一枯燥的数字时,桂林已在强调绿化建设中色彩以及观赏季节的搭配了。
不仅如此,市委、市政府还将生态惠民工程做成了一件能让老百姓获利的事。比如通过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工程,漓江两岸的山更绿了,不仅游客看了喜欢,阳朔枫林村等地的农民也获得了实惠。
这一个个实实在在的例子,让桂林人相信,党和政府对环境的治理和保护,不仅仅是国家的事,也是百姓的事,不仅仅是子孙后代的事,更是当下的事。
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不难发现,报告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并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相信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生态惠民工程会让桂林越来越美丽,让桂林老百姓从中获得越来越多的利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