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引导,示范推动。林改均山到户,群众既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同时心里又犯嘀咕:山还是那些山,林还是那些林,难道还能长出金子来?针对这些困惑,该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板报、标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发动,大力营造氛围,激发群众热情,倡导群众按照规划,发展林下经济。坚持示范带动,典型引领,七大产业基地和全县16个镇都分别建立了3个以上的林下经济示范点,形成了镇镇有典型、村村有示范的良好局面,使政府倡导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青山真的变成了金山,群众都说“要想富,快到林下找出路”。目前,全县建立了林下套种穿心莲、莪术、两面针、金花茶,林下养鸡、养羊等一批示范点,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整合资源,推动发展。近年来,各级各部门都有大量的项目和资金扶持“三农”,这些项目和资金,都是各部门根据实际安排建设,比较分散,没有更有效整合,没能形成统一“打大战役”的思想和效果。为了更好地推进林下经济发展,壮大林下经济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浦北县整合了全县相关部门的资源,并出台了《浦北县林下经济扶持办法》,在政策和资金上,扶持林下经济产业基地连片开发,规模经营,集聚发展。整合水利、供电、交通运输、公路、水库移民等部门的项目和资金,支持林下经济基地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林业、农业、水产畜牧兽医、扶贫等部门项目,扶持发展林下种植业和养殖业;将林下经济发展与产业扶贫开发有机结合,扶持农民发展林下经济;协调金融部门把信贷重点向林下经济方面倾斜,开设“绿色通道”。通过整合资源,形成了全县集中力量、合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贴心服务,争创品牌。种养受自然条件变化和市场的影响,往往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破解这个难题,该县抓好两方面工作:一是技术服务到家。发挥县林业、农业、水产畜牧兽医等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进村入户,开展多种形式的林下经济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推广应用,为广大农民提供政策、信息、市场等方面的服务,解决了群众技术不熟、政策不明、信息渠道不畅的问题。二是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实施林下经济品牌战略,不断提升林下经济产品的质量,增强浦北县林下经济产品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2011年浦北县荣获“全国养蜂示范县”、“中国红椎菌之乡”称号;2010年,以牧草喂养的“官垌草鱼”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地理标志农产品。“龙升”牌红椎菌被评为广西著名商标,“浦北编织工”被评为广西劳务品牌。贴心的服务、品牌的效应、有效的互动,有力推动了全县林下经济的发展。
舞活龙头,多方共赢。“龙头”舞起来,则“龙身”动,“龙尾”活。浦北县舞活了两个“龙头”:一是舞活龙头企业。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扶持龙头企业做大规模、做优产品、提升实力;龙头企业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实行订单生产,“兴起一家,带动一片”,达到企业获利、农民增收、政府增税的多赢效果。就编织企业而言,浦北县规模龙头企业已发展到22家,成为广西工艺编织业的主产区之一。据统计,目前浦北县参与编织农户共有2.8万户7万多人。二是舞活专业合作组织。成立相应林业合作组织,合作组织与农民互助合作,共享信息,共同发展,提高了林下经济产业化、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水平。目前,浦北县已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30个,农民协会6个。
浦北县林下经济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该县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全国林下经济现场会精神,虚心向先进地区学习,结合实际,继续探索,把林下经济搞得更好、更活、更有成效,努力实现山青水秀民增收、林上林下齐发展的多赢目标。
推荐阅读: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