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5月23日消息:广西花坪自然保护区设立于1961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78年升格成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总面积1.5万公顷。保护区以银杉和其它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典型常绿阔叶林带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银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3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金雕、林麝、豹和白颈长尾雉4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大鲵、苏门羚、藏酋猴等35种。
清晨,伍锡峰把进山要用的帐篷、柴刀、手电、干粮等十几样东西装进背包,叫上同事进山巡护。骑摩托车行进了半小时,才来到粗江护林站。
记者以为到达了目的地,伍锡峰笑笑说:“这只是步行的起点,离这里最近的银杉,还要走两个多小时山路。”
“为守护这片森林,哪怕死了也要在山里做条汉子”
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桂林市龙胜、临桂两县交界处。伍锡峰就是这个保护区粗江保护站的负责人。
“这里有活化石——银杉,还有很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好这片原始森林,对保护桂林的生态环境乃至我国珠江水系都有很大作用。”如今,伍锡峰已在这里工作了27年,“看到这片保护区如今郁郁葱葱的样子,想到我们曾经保护过这里,心里挺自豪的。”
2015年,花坪自然保护区有人偷砍红豆杉,这种树50年才长成,1立方米可卖到几千元。巡逻时,伍锡峰和队员发现了盗木贼。气急败坏的盗木贼为逃避惩罚,仗着人多竟然暴力抗法,3个护林员不同程度受伤,但伍锡峰等人死死摁住一个盗伐者,其他盗木贼见状,仓皇逃窜。“为守护这片森林,哪怕死了也要在山里做条汉子。”伍锡峰说。
银杉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是我国植物学家在20世纪50年代发现的。中外植物学界曾断言,由于第四纪冰川寒流的袭击,地球上珍贵的古生植物银杉已消失。然而,1954年银杉奇迹般地出现在花坪林区。
目前,银杉仅分布在我国广西的龙胜和四川的南川金佛山两地的狭小区域,它树干挺直,叶片像杉木的叶子一样扁平,叶片下面有两条银白色的气孔带,微风吹来,现出闪闪银光,“银杉”一名就是这样来的。
银杉数量增加了3倍多,倾注着几代科学家的心血
“银杉异地授粉试验获得成功,花坪自然保护区已成为金雕、林麝、豹和白颈长尾雉等野生动物主要栖息、繁衍之处,人们还发现了多年绝迹的华南虎的粪便等踪迹。这些成果的取得和黎向东教授等许多科研专家的呕心沥血密不可分。”谈起花坪保护区取得的成果,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于忠明思绪万千。
黎向东教授是广西大学林学院的植物学专家,1954年他作为植物系大学生,与6位同学来到龙胜的花坪山区实习。3个月后,他和同学们撰写了花坪森林资源调查报告,引起了自治区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1958年,黎向东参加了自治区森林考察队再次来到花坪,他和考察团队撰写调查报告,建议自治区政府成立花坪自然保护区。1961年,花坪成为广西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78年成为第一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而将宝贵的自然资源保存下来。1991年11月,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纳入中国生物圈保护网络。
保护区分别在1962年、2008年进行两次综合考察,基本上摸清了保护区本底资源情况,特别是针对银杉资源,通过两次专项调查监测,掌握了银杉种群的数量、群落结构及生长状况,还发现了一个新的银杉分布点,有个体植株31株。
1962年的调查表明,花坪保护区共计哺乳动物30种,鸟类60种,两栖爬行动物31种,鱼类13种,维管束植物1117种。2008年的综合科考表明,花坪保护区有哺乳动物46种,鸟类136种,两栖爬行动物98种,鱼类20种,有维管束植物208科689属1505种,其中,活化石银杉由最初的300多株发展到现在的1040株。
建设“智慧花坪”,网络化数字监管保护区
走进花坪保护区管理局网格化数字监控室,几十个屏幕映入了记者的眼帘。“这是我们‘五网两平台’工程的成果。”于忠明说,五网是建设森林防火监测网、野生动植物监测网、保护区巡护网、生态环境功能监测网、旅游管理网;两平台为数字化保护区综合管理平台和信息化保护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平台。
于忠明之前在龙胜县三门镇工作,2011年刚来时,几间破旧的办公室、一台摩托车、一部电话机就是保护区管护站的全部家当,“一定要改善保护区办公条件,充分利用先进手段保护林区!”于忠明暗下决心。7年时间,保护区先后建成了综合楼、总部办公楼、2个管护站,以及2座森林防火瞭望台、2座4要素中尺度自动气象站,扩建了花坪主体公路,修建了必要的防火道,架设了高压输电线路、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和联通、移动基站。
从2013年开始,花坪自然保护区确立分三步走,5年内打造“智慧花坪”。其中,初步实现对重点区域24小时实时监控,重点区域无线网络全覆盖。“保护区工作人员只需要用巡检器拍照,就随时可以传到管理局指挥中心,实现零距离监控。”于忠明说。
2014年9月,花坪自然保护区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2017年被命名为“全国野生动物科普教育基地”。
推荐阅读: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