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祖国只是全区造林护绿的一个缩影。“十二五”期末,全区森林面积达2.2亿亩,比“十一五”期末增加140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2.2%,跃居全国三强。截至今年8月,全区有23个村获“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
近期,广西气象部门采用卫星遥感数据和生态模型综合监测方法,对2015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植被状况进行监测评估后,广西植被生态质量和植被生态改善程度均居全国榜首。
卫星遥感提供可信数据
记者了解到,这一监测评估是自治区气象减灾研究所在国家气象中心的指导下完成的。该所钟副所长表示,陆地生态监测评估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植被生态质量评估是表现形式之一,还有其他很多方面来反映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
据介绍,卫星遥感是监测全球植被的有效手段。卫星从太空遥视地球,不受自然和社会条件的限制,可以迅速获取大范围观测资料,为人类提供了监测、量化和研究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区域或全球植被变化影响的可能。
钟副所长说,2006年起,国家气象中心开始对全国进行监测,监测的结果对比了2000年~2015年的逐年数据后发现,广西植被生态质量和植被生态改善程度均排全国前列。据统计,2005年~2015年,我区基本排在全国前十,其中有5年排在前三名。
芊芊小草关系饮水质量
你可能还不知道,绿油油的草地除了供人观赏,还直接影响到饮用水的质量。
记者近日从广西草地监理中心获悉,2015年7月上旬开始,该中心经过40多天的野外工作,行程4000多公里,调查了分布在全区15个县(市、区)的115个热性灌草丛样地。技术人员利用卫星影像等手段,对广西草地植被覆盖度进行遥感估测。结果显示,2015年广西草地综合植被盖度为80.74%,较2014年增加0.43个百分点。其中,桂北、桂中、桂西南等地区的草地植被长势良好。
该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草地虽然不那么显眼,但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每年雨季,红水河忻城段河水浑浊,下游的柳州、梧州、来宾一带的居民饮用水中,沉淀物明显增加,原因是“这一段的草地等植被明显稀少,两岸对河流的输沙量增加”。
而广西草地面积最大的百色、河池、桂林、南宁等地,刚好处于珠江流域中上游,这些地方的草地植被生态,直接影响着整个珠江流域的饮用水源质量。
2015年的监测评估表明,广西植被生态质量正常偏好区域达95.1%,比全国72.0%的平均水平高出23.1个百分点。全区14个设区市植被生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防城港、柳州、百色的植被生态改善指数居前,贺州、钦州、防城港的植被生态质量名列全区前三。广西石漠化生态脆弱区有94.5%区域的植被生态质量正常偏好,比2000年~2014年平均值高20.4%。
推荐阅读:
(来源:南国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