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绿化事业一步一台阶,一步一殊荣,在城市生态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绩。这既是柳州绿化人不懈努力的成果,也为柳州打造了一张“山清水秀地干净”的城市新名片,为推动柳州的城市发展和经济社会建设注入了源源“正能量”。
在此,让我们回首,柳州人“创绿”的非凡历程和成功经验;让我们展望,柳州龙城更美、更绿、更生态的明天。
山如碧浪,水似青天,柳州大小城镇就像明珠撒落在一片绿海之中。
“柳州,山清水秀地干净。”2006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美丽的柳江边高度赞扬柳州生态环境。
是工业城市,也是森林之城;
是生态宜居之地,也是创业发展的一方热土。
这是“老工业城市”柳州市近年来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一个崭新而现代的形象。良好的生态环境,使柳州成了一座宜居和创业两相宜的现代化城市。
曾几何时,这里的青山被采挖,植被遭破坏;这里的空气、水质受污染。工业飞速发展,柳州却成了“酸雨之城”。彼时的柳州,让投资者望而却步,让市民饱尝生态恶劣的辛酸。
对青山的向往,对绿水的眷恋,对树、对林、对森林的渴望,对“美丽龙城”的憧憬,让柳州人痛定思痛,在柳州市委、市政府的引领下,在柳州市绿化委员会的组织下,全市人民吹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号角。
大力引领塑生态柳州
思路――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宜居城市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
目标――打造生态工业柳州、创建宜居创业城市;
号召――建设“工业城市中山水最美、山水城市中工业最强”;
行动――启动“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工作;
……
作为一个传统工业城市,柳州市非常重视国土绿化和生态建设工作,各级党委、政府提出了不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一揽子计划,倾力于把柳州打造成为一个宜居生态的工业城市。
柳州市把生态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了《绿色龙城・生态柳州――柳州城市林业生态圈总体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09-2020)》等中长期生态建设规划。
在柳州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柳州市绿委办、柳州市林业局和柳州市园林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发挥组织、协调的职能,开展了大量的形式多样的植树绿化活动和生态宣传活动,使柳州市的绿化工作走在了全区乃至全国的前列。
“碧水蓝天、青山绿地”工程、“城市林业生态圈”建设工程、“绿满龙城”造林绿化工程、“村屯绿化美化”工程;“大种树、优生态、惠民生、促发展”、“百万农户种千万棵树”、“百万青少年造林绿化行动”、“植百年巾帼树、造家庭幸福林”……
一项项主题活动,一次次声势浩大的绿化行动,使得柳州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地改善。
全民参与为城市添绿
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民义务植树工作,市领导率先垂范,绿化部门精心组织,带动全市义务植树活动广泛开展。每年春节后和植树节前后,柳州市四家班子领导都会组织参与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与广大干部职工、官兵、民众共同植树,为柳州添绿。
近年来,柳州市绿化委员会陆续开展了“百万农户种千万棵树”、“村屯绿化美化工程”、“家园绿美工程”、“大种树、优生态、惠民生、促发展”等形式多样的造林绿化活动。
在各种各样植树造林活动的氛围中,市民们参与绿化的热情非常高,积极投身到植绿护绿爱绿的事业中。据统计,从2008年-2012年,柳州市参加全民义务植树活动1258多万人次,植树3048.1多万株,市民义务植树尽责率92.6%。
百里柳江绘百里画廊
美丽的柳江是柳州一张靓丽的名片。
从2005年开始,柳州市根据“在保护中建设,在建设中保护,在创新中发展”的城市建设原则,实施“百里柳江、百里画廊”工程,依托山水景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资源,按照绿化型、果化型、美彩型、园林型标准建设。
几年过去,柳江建成区的河岸绿化带渐成规模,特别是近年来,柳州市高举生态大旗,在柳江河畔大种树、花、草,建成蟠龙人工瀑布、大型水上喷泉、孔庙等,形成一个融城市风貌、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水上休闲、生态环境为一体的百里柳江沿江观光景观带,体现了森林城市中的柳州山水与城市的完美结合,尽显柳州“城在山水园林中,山水园林在城中”特有的景象,完美展现柳江生态、山水、文化特色和魅力柳江、宜居柳江森林之城的形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