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不考核GDP以后,金秀的经济发展不仅没有减慢反而更快,农民的钱包如愿以偿地鼓起来。
尝到了甜头的来宾市坚定不移地推行差别考核,继金秀之后,忻城县和合山市分别在2009年和2011年开始“享受”差别考核待遇。
目前,我区已总结推广来宾市对金秀、忻城等生态重要地区强化生态保护和建设指标考核、不再考核GDP的做法和经验,开展相关研究,探索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指标体系的考核办法。一系列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推进机制和政策正在逐步实施。
环环相扣“组合拳”生态品牌日日新
经济发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同样也不能因为保住绿水青山而无所作为。基于这一认识,10年来我区打出了环保“组合拳”。
在工业生产领域打上绿色烙印,推行新型工业化道路。产业布局紧紧围绕生态环保导向来进行,严格项目准入,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低碳工艺;铁腕实施节能减排,淘汰关闭落后产能,清理污染欠账,推进传统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
“我区一些市、县过去对工业项目把关不严,吃了污染的亏,现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后,招商引资一律以高门槛、严标准要求,从源头上杜绝污染。新型工业带来的回报令人欣喜,全区制糖业由"污染大户"变成"减排标杆",电解锰环境综合整治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循环经济一路高歌猛进。”自治区环保厅厅长梁斌道出了绿色工业发展的好处。
当工业领域高奏“绿色主旋律”时,林业领域也推出大手笔:加强自然保护区综合管理,植树造林大提速,治理石漠化,实施退耕还林,保护湿地,建设各类防护林,推广沼气。2010年起,我区实施“绿满八桂”工程,该工程以实现“一座城市一片森林”、“一个村庄一座"绿岛"”、“一条干线一道绿色走廊”为目标。得力的措施带来喜人的成绩:2011年我区森林覆盖率全国排第四,人工林、速丰林、经济林面积均列全国第一,农村沼气入户率居全国首位。
城市建设和农村环境治理鲜明地贴上节能环保标签。全区多措并举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并全力开展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3年攻坚战,结束了城镇污水直排入河的历史。在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行动中,各市大显身手交上满意答案。柳州经过持续严格的环保整治,摘掉“全国四大酸雨城市之一”的帽子,2012年的“城考”名列广西第一。桂林市在守住清澈漓江这条底线的同时,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今年起《广西壮族自治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漓江保护有法可依。崇左市“快刀”砍向“污染老问题”,锰矿环境治理走在全国前列。农村环境综合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顺利推进,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在乡村大行其道,垃圾遍地、脏水横流的现象得以转变。
近岸海域发展以打造“海洋坚实的生态屏障”为目标,绿色保护唱主角。北部湾经济区在发展布局中注重保护生态,在海岸线利用中划出生态海岸线。为保护中华白海豚,钦州市圈出一段海岸线,不准工业项目进入。为保护红树林,防城港市调整原来的产业规划,将准备建为商业用地的红树林区改建成红树林生态实验园。为保护洁净海域,北海市将包括两个工业园在内的40平方公里城区定为禁燃区,区域内工业生产不能使用煤炭或重油做燃料。
重金属污染整治主念“生态经”。全区铁腕实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争取到1.655亿元用于污染防治项目建设,重点推进96个综合防治项目。河池市加大对有色金属冶炼电解、铅蓄电池生产、有色金属矿山采选等涉重金属企业的专项整治力度,遏制了重金属污染的蔓延。
2012年全区开展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环境风险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先后对1722家企业进行排查,限期整改698家,停产整治378家,关闭取缔194家,大部分环境风险隐患得以消除。
……
如今的八桂大地,青山绿树、碧海蓝天与面积不断扩大的现代化工厂、高楼交相辉映,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生态文明建设迈出的稳健步伐,不仅让人听到铿锵的脚步声,而且看到清晰而坚实的脚印!
推荐阅读:
(来源:广西新闻网)